当代艺术家 郑忠 官方网站

+收藏:http://bjzhengzho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郑忠的动态 正文内容
诗化的丝网版画-------谈郑忠的版画创作
2016-09-20    浏览(273)    作者:佚名    

郑忠的丝网版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不过这种联系并不是一目了然的。如果一个艺术家有意识地在他的绘画中表现传统文化的话,按常规来说,一般是搬用表面的符号,如水墨意象、书法、民间图案等,成功的艺术家的艺术直觉往往与这种具有文化指向的符号融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表现力。但是,郑忠的艺术并不是这个路子。郑忠是以丝网作为自己的艺术工具,而丝网又是作为与工业生产设备最为接近的视觉艺术媒介。工业生产的程序无疑是一个严格的次序流程,任何人为的感情因素都不可能进入这个程序,这实际上也是大多数版画媒材的特征。现代版画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力求把现代艺术的非理性主义带人版画,作为版画变革的基础之一,这必然与理性程序的版画传统产生尖锐的冲突,其变革的难度远甚于油画与雕塑。德国表现主义的版画无疑是现代主义版画的成功典范,但究其实质,其表现主义的特征并不是在版画 ( 尤其是铜版与石版 ) 的工艺程度中体现出来的,而是版画媒材对表现主义绘画的复制,实际上,这一点早在杜米埃的艺术中就实现了。在西方当代艺术中丝网的大规模发展是借助于美国的波普艺术,在文化上充分反映了大众传媒时代复制技术对人的控制与影响;而极少主义的抽象丝网版画则是技术理性的回归使得现代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荡然无存。 

从这个角度来看郑忠的品,尤其是理解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就会有一个新的切入点.如果郑忠只是简单地搬用传统文化的符号,那么丝网的作用就只是一种复制的功能,即把某些有表现力的传统绘画与书法意象用丝网材料与技术复制出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观念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理解的一个误区,它不仅反映在版面上,也反映在油画和雕塑上。有意味的形式在效力上并非是无限的,它总是被规定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传统文化延绵地流淌至今,但生活在现代环境下的现代人对于堆积在历史尘埃中的传统符号,实际上被阻隔在现代鸿沟的一侧观望。艺术家的功能之一就是打通这个阻隔。 

郑忠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就丝网版画及现代艺术的创作而言,他有着硬件与软件的优势。硬件是指他拥有最先进的丝网工艺设备;软件则是指他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诗人的气质与修养,尤其是古典文学的修养,这种修养在当今进行现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中并不多见。对于版画,郑忠是无为而为。他原先在学校学过油画和水墨画,后来进修过铜版,参加工作后搞过一段时间的设计,设计的经历可能为他进入抽象艺术打了一个伏笔。由于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家印染厂工作,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丝网设备,自从萌发了丝网创作的念头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进入版画世界了。虽然郑忠是被丝网的制作过程与视觉效果所吸引,但他仍然认为媒体只是一个中介,是把自己的感觉、思考和学养以视觉形式呈现出来的手段,纯视觉的构成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这显然是一个矛盾,因为艺术作品最终是以其视觉表现的力度与美感来打动观众。从郑忠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意思是指形式的表现力不完全取决于形式的预设,更重要的在于实现形式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观念,机械的、冷漠的丝网制作过程就注入了感觉的、能动的活力。 

郑忠很欣赏苏东坡的一句话: “吾文如万觚泉源,不择地而出,行于所当行,所止于不可不止。”如果比较完整地看郑忠的系列作品,会有一个突出的感觉,那就是难做出视觉上的归类也就是说,似乎像其他抽象画家那样能够整理出图象构成上的规律,或者从这些图象中发现他们的自然原形。比如,拿同样以节气命名的两件作品一比较,《惊蛰, No . 1 6 》和《清明, No . 3 》,前者足面与线的对比,构图上稳定均衡, 线条自由而流畅带有某些书法的意味; 后者则像硬边结构与材料印痕的结合,而且是不对称的构图,但却有着宁静致远的情调。显然, 这两件作品都是纯抽象纯视觉的结构,但视觉构成上相去甚远。同时,虽然郑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作为他的立本之意, 但这两幅画中的硬边形式显然不是来自传统的书法与水墨画的意象。事实上,这些悖论都暗示了郑忠的丝网版画的本质特征。郑忠认为他作画犹如作文,灵感所至,文如泉涌.他随身带着笔记本,偶有所得,迅即成文。他以这样的方式捕捉脑海里一瞬即逝的思绪。他的作画方式也是如此,随机生发,顺其自然。作为丝网艺术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对材料与设备的控制与掌握。当一个素描画家在画纸上用线条来自由地表现时,他没有材料上的障碍,心、手、眼的贯通在一个瞬间完成,因此艺术家的情绪,感觉等小理性的心理因素就可能直接现厂于画面, 这是抽象艺术的一个很重要基点。对于郑忠来说,丝网设备就像得心应手的媒材,他将近于自动主义的目的灌注于创作过程,即图象的呈现处于一种门发的状态,它是心灵意象的门然流淌。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郑忠的作品中有一组《米字格系列》,其中《米字格系列之一》是图象,书法与米字格的组合,这暗示了米字格与书法的关系。在郑忠的近期作品中,米字格是他唯一的预设的图式与含义。所谓预设即指艺术家把自己所设定的意义预先安排在他的图式中,以暗示某种内在的主题,对观众的联想起引导性作用。从作品的结构上看,米字格是在最后一版中铺设上去的,犹如自由联想的一个休止符,让观众进入作者规定的情境。实际上,郑忠在这儿是为作品设定了一个解读的代码,暗示了整个抽象图式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即从他心底涌出的灵感是传统文化底蕴的作用,是用现代语言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悟性化的阐释。

(原载于《艺术界》1998年5、6双月刊)


标签:国画家,郑忠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