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 郑忠 官方网站

+收藏:http://bjzhengzho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郑忠的动态 正文内容
现代语式和传统情结
2016-10-08    浏览(192)    作者:齐凤阁    

“传统”与“现代”,在历史的象限中,是一种阶段性的转换,异质而不同构,在文化情境中是两个矛盾的范畴,对立而逆反。在当今的艺术界,人们观念的相左,取向的相悖也往往导源于此。然而郑忠的丝网版画却在同一体中体现出现代与传统的双重品格,而且契合得自然而随意,没有生拼硬贴的痕迹。是传统情结的现代式的自然宣泄,是以熟练的现代话语,演唱的一首东方民族的传统乐曲。

郑忠丝网版画的话语方式绝对现代,现代得老年人难以接受。其《清明》系列中的抽象图式,《惊蛰》系列中点线面的自如流淌、穿插,幻化着一种意念中的时序感应,冲洗着以往的视觉经验。还有的作品如《冥》、《禅意》、《天籁集》系列,则通过织物转印,块面的破损、叠压、错位组构等,营造一种超越现实的视觉空间,使人不能不改变审美观照习惯,在参禅悟道式的冥想中,融入对自然理性的体味。

无疑,郑忠版画的现代品格来自于他全新的艺术观念,但仅此还不能铸就他丝网版画语言的前沿地位,与其他丝网版画家相比,其得天独厚之处在于他对先进丝网印刷技术的率先掌握。如果没有大学毕业后在现代化染印厂潜心钻研的十年经历,没有对现代丝印技术、材料性能的精通与熟悉,其版画视觉形态的粗糙、陈旧也不可避免。任何现代化的艺术,均一定程度地依赖媒材,尤其是丝网版画更与高新科技相联,当今日本美国的丝网版画其丰富的肌理效果,精微的艺术表现,无不得力于此。而目前我国丝网版画语言的落后,主要原因已不在观念,而恰恰在设备条件与材料技术。应该肯定我国第一代丝网版画家们的艰辛努力,在极其简陋的设备与落后的技术条件下,开拓着我国丝网版画的发展道路。但作为90年代的后起画家,只有尽快掌握不断发展的先进的丝印技术,才能使我国的丝网版画走向成熟,才能以精到的丝网语言与国际版画艺术对话。正是在这一点上,郑忠有其不可忽视的贡献。

淡漠绘稿,注重制版、印刷,将创作灵性直接注入到版材、手段及印制流程之中,是使郑忠版画语言现代的重要环节。他极力摆脱写实主义的思维惯性,超越以丝印技术复制画稿的模式,以他对材料性能的敏感,摸索出一套选材、用料、制版、印刷的创作程序。从中发掘丝网印刷所内蕴的艺术特色与美学意义。摆脱对画稿的机械复制,是创作版画与复制版画的重要区别,然而我国的丝网版画尚缺乏对此的认识与自觉,凭着照相技术或造型能力方面的优势,设计出完整的画稿,然后以丝印手段转印,这种缺乏创意与情感投入的转印复制,很难说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层面。但想走出这一误区,必须以熟练、先进的印制技艺为依托,模糊绘与印的界限。此为郑忠之所长,所以他在印制流程中对随意性、偶发性效果的追求,已近自由的境地。

从整体上看,郑忠的丝网版画是其全新的艺术观念,先进的丝印技术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复合体,前两者铸成了其现代的语言形态,后者决定了其文化取向与精神落点。透过其作品的抽象语式,仔细品味其意蕴内含,境层深处无不凝聚着浓浓的传统情结。其实,他版画抽象的表层也不单是西方语汇的融合,还直接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抽象精神,并直承中国传统艺术的抽象语系。比如“超以象外”的空灵,“大象无形”(老子语)的境界,其丝网版画不仅体现着这种传统的哲学精神,而且其形式语系中明显有晋唐书法的余韵和写意水墨画的遗风。甚至作品的题目也有一种陈情古意,像《禅意》、《米字格系列》等。《禅意》通过视觉图式的虚与空,表现的是对禅境的顿悟、是一种传统文人静穆的心灵状态。而《米字格系列》是直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思。书法之于国人,已不单是一种书写方式,也不仅是一种艺术体系,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一种东方特有的审美范畴,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积累、延续,以及民族性情的养成都起过重要作用。因此,郑忠不厌其烦地以此为题结构画面,数量达十几幅之多。在对童年便写大仿、摆五子棋的回忆中,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依恋之情。其画集代序中写道:“记忆中的米字格,像戒律一样,形成我生命之树的框架,构筑起我艺术人生的座标,凝成我心灵不竭的力量源泉。多少次彷徨,多少次按住跳动的魂魄,多少次心灵的震颤,这米字格内涵的神奇魅力,在夜阑向我轻轻呼唤……”如果再把这种情感与郑忠幼时受国学先生们的濡染而读诗诵文联系起来,其传统情结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历史性积淀,那东方文化之根已化作了他的血脉,构成了其生命的脉络,自然也便酿就了其丝网版画的艺术品格。

以中国传统艺术的“天地境界”为切入点,反观自身,是郑忠版画创作常用的一种视角。《惊蛰系列》是对中国传统时令节气的有感而发,其实是预示自我内在意志、悟性及慧根的苏醒,是对自身生命节律与大自然同频共振的一种喜悦,是对自我创作冲动和艺术张力的寓拟。《极地》系列所表现的是一种超验的时空,理想中的境地,这种极地境界也是作者的一种心灵境界。郑忠有过六年南海潜水的生涯,这对坚强意志的磨砺,豪放性格的养成,极地胸怀的陶冶,以及铸就他运动员式的体魄,都起过重要作用。因此他对这段海军潜水经历无怨无悔,并充满自豪感。他在一首《极地》诗中写道:“我人生的起点构筑在山的脚底、大海深处。我来自极地,我涌动过岩浆,我融化过冰雪,我奔腾过山川,生命之火已锻烧过我的骨骼。”正是这种经历和气魄使他能以“殉道式的意志”,“甘于寂寞的牺牲精神”,去追寻艺术的终极目标,开启版画的极地境界。

郑忠艺术的成功具有多种因素,就其个人而言,除全新的观念,先进的技艺外,诗人的气质,文人的学养,军人的意志,运动员式的体魄,这多种优长集于一身,不仅使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蕴含着真正到达极地境界的潜能。当然他丝网版画现代语式和传统情结的双重品格,后者虽底蕴较浓却仍需深化与发掘,前者虽语素灵动而富有新意,却需继续完善与升华。可贵的是郑忠对自己艺术的问题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身潜能的发挥也有足够的信心。当笔者草成此文时,他正在寻求到最高美术学府的版画研究班深造,如果此愿望得以实现,也许会成为他进军艺术极地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

原载《美术研究》1998年第3期

作者:齐凤阁(深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导、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


标签:国画家,郑忠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